中南学子支教汨罗永红村,青春与童真相遇共成长
2025-08-19 07:26:46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晓元 | 作者:张欣然 杜香颖 熊天娇          浏览量:1124

汨罗融媒体讯(通讯员 张欣然 杜香颖 熊天娇)2025年8月中南大学“永红逐光,卫健筑梦”暑期支教团来到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桃林寺镇永红小学,开启为期数周的2025年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七彩假期”活动。年轻的老师们在这片承载着屈原足迹的红土地上,以青春热情为乡村孩子的假期注入斑斓色彩。

图1 支教团与永红小学校长合影

深入调研,精准把握当地需求

永红村处地偏远,人口7000多人,精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此前村里统计,留守儿童有200多人。暑假期间,永红村的家长们大多忙于务工,常常无暇看顾小孩。永红村周边存在河流、池塘等水域,孩子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安全隐患突出。如何解决辖区留守儿童“暑期托管难”问题,防范儿童溺水事件?

中南大学的学生在了解到永红村的情况后主动与永红村党总支书记余坤取得联系,在确定了时间和具体事项后,来自9个学院的16名学生组成“永红逐光,卫健筑梦”支教团准备赴永红村开展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支教团进行了详细的课程准备,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7节基础课,并举行趣味运动会、创意演出等活动,为永红村的孩子们带来知识与快乐,保障孩子们的暑期安全。

图2 张艺馨老师为孩子们上数学课

图3 张欣然老师为孩子们上语文课

智慧破局,教学管理双线调整

支教伊始,教学与管理难题便扑面而来。低年级学生精力旺盛,“老师,我肚子疼”、“他踢我”等声音让老师应接不暇;高年级学生交头接耳、传递纸条,纪律成为老师们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此外,体育课内容吸引力不足、午休突发学生身体不适等状况,也让初来乍到的老师们倍感压力。

面对挑战,支教团队迅速反应,积极优化策略。班级管理上,老师们探索出“亲和力与纪律性并重”的有效方法——善用沉默与眼神交流替代高声呵斥,同时设立班干部与学科代表协助维持秩序。课堂质量上,老师及时调整教案,采用专题式分层教学,为不同年级设置适配题型,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图4 孩子们的体育课时光

图5 刘紫轩老师和孩子们的合影

辛勤付出换来丰硕回响。仅仅一周,孩子们从拘谨沉默到踊跃演算,眼中闪烁求知光芒;音乐课后,稚嫩而真诚的《外婆的澎湖湾》歌声萦绕校园,孩子们围着老师追问“明天还教唱歌吗”。一位老师感慨道:“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是在孩子心田悄然种下向上的种子。”

卫生健康,行动护航成长之舟

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年龄较小,独立自主能力差,身体抵抗弱,并且好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学会一些不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大多数存在不认真刷牙、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按时洗手洗澡等问题。同时,年纪稍大的孩子身体开始发育,但生理卫生相关的知识依然缺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支教团招募了来自湘雅医学院的同学准备了健康卫生科普特色课,开展洗手刷牙相关的护理、急救知识、儿童防性侵等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性。

课堂上,老师们演示眼保健操,孩子们认真模仿,积极参与互动,编写护眼小诗歌,方便孩子们记忆和运用。在讲解常见传染病预防时,老师们用小故事的形式,讲述不注意卫生导致生病的案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性。

图6 刘依凡老师为孩子们上健康课

夏令营第一周已经结束,暑热与辛劳并未消减师生热情。孩子们如初抽穗的稻苗般蓬勃的生命力深深感染了支教团队。在永红村的土地上,青春与童真相遇,共同成长,这段交织汗水与欢笑的旅程初开启,已然为乡村教育播下了希望的星火。

一审:柳勤进

二审:刘晓元

三审:谢   江

责编:刘晓元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